難忘瑞士人
離任回國那天,當我最后一次關上寓所房門時,離別的惆悵不禁涌上心頭。我知道,這是我最后一次停留在此了。離別在即,我將與我所熟悉的瑞士的一切告別。
無意間,我發(fā)現(xiàn)寓所門口地上放著一個紙袋,里面有幾個兒童玩具和一張字條,上面用英文寫著:
“這是我孩子童年時最喜歡的幾個玩具,送給你剛出生的寶寶。祝你回國一切順利!”
原來,這是三樓土耳其裔鄰居送來的。
其實瑞士人對我的送別早已開始。臨別前一夜,二樓的一對瑞士年輕情侶和他們的合租伙伴特意與我話別。在得知我即將離開瑞士的那些日子里,許多熱心鄰居紛紛為我兒子的出生送上問候和祝福。我深深感激這些友好的瑞士朋友。
瑞士人令我感動,也令人敬佩。
在我所居住和工作的小鎮(zhèn)里有大片的麥田,寥寥幾座木屋農(nóng)舍散布其中,成群的牛羊自在生活。下班后,我常常選擇去徒步,田野清新的空氣令人神清氣爽。
穿過社區(qū)不遠是一座郁郁蔥蔥的小山,上山后沿著小路前行,經(jīng)過一些精致的木質(zhì)小屋——這里不少居民就在周邊衛(wèi)星城或伯爾尼市上班,將會來到一個寂靜的山谷。這里沒有人、沒有車,只有兩面青山斜坡俯沖,一條小徑通向遠方,人跡罕至處可聽見叢林鳥鳴。幾頭野鹿正聚在山坡上吃草,聽見我腳步臨近,它們便向山上逃去,只留下幾聲粗獷的喊叫。
這時,已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一位老太太騎著馬向我走來,她穿著騎馬裝,戴著帶頭燈的頭盔。由于往日里經(jīng)常遇見,我與她成了朋友,私下里稱她“馬太”?!榜R太”的馬已經(jīng)28歲,從它出生起便一直被“馬太”當“女兒”一樣照顧。為了它,“馬太”放棄在鎮(zhèn)上居住而選擇來到山間,便于每天遛馬。多年來,“馬太”堅持每天遛馬2次、喂馬3次——這一照顧“女兒”的工作已成為“馬太”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作者在中國駐瑞士大使館前的留影
沉思瑞士景
2015年,我被派往瑞士工作時,剛30歲出頭,在國內(nèi)獲得博士學位不久,對外部世界充滿好奇。在瑞士工作和生活的800多個日日夜夜,我通過瑞士社會和瑞士人這兩個視角,深入觀察和思考瑞士這個聯(lián)邦的發(fā)展之路。
因為在瑞士常駐,我對瑞士人文和自然環(huán)境的感受與體會有別于幾日游那般的“走馬觀花”,而是超越美景,更多地深入到心靈層面。我試圖融入那些美景之中,沉思、暢想,并在此過程中常常將瑞士的美景與當?shù)氐纳鐣幕⑷宋睦砟?、公共政策等諸多元素結合起來綜合思考。
正如瑞士美麗的葡萄園常讓我想起那句詩——“梅花香自苦寒來”。
在瑞士期間,我到訪過很多葡萄園,其中最有名的是位于日內(nèi)瓦湖畔的拉沃葡萄園。拉沃葡萄園梯田在200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的葡萄園,也是瑞士最著名的葡萄產(chǎn)地和葡萄釀造基地。
瑞士人常說,上蒼對拉沃梯田的葡萄特別眷顧,有三個太陽照耀著它們——第一個是天上的太陽,第二個是湖水折射的陽光,第三個是梯田上石墻對陽光的折射,因此拉沃地區(qū)產(chǎn)出的葡萄才會格外甜美。但我知道,所謂“美好”只是世人看到的一面。事實上,拉沃葡萄園的夜間溫度相當?shù)?,寒冷刺骨,常人一般難以忍受,但拉沃葡萄的甜美,正得益于這劇烈變化的晝夜溫差。
正是有了在瑞士的深入考察以及深刻的生活體驗,讓我對美好事物的認識從此更加審慎。辯證地看待問題往往是十分必要的,無論是一國的發(fā)展道路,還是一個人的人生經(jīng)歷,都應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多角度分析,尋求最適合的發(fā)展路徑。當然,溫暖和陽光是永遠值得堅守的,這也是萬物向善的本質(zhì)所在。
瑞士聯(lián)邦國會大廈大廳
下筆瑞士情
在瑞士工作和生活期間,我的腦海中始終在思考一個問題:瑞士這個聯(lián)邦國家,是如何將“創(chuàng)新”融入這個幸福的公民社會的?
因為工作或旅行的契機,我得以通過瑞士當?shù)囟鄠€層面了解瑞士人的生活細節(jié)。在素材的搜集上,我甚至不會放過瑞士當?shù)匾恍┯杏玫膹V告信息。通過大量訪談或交談,我能夠比較直觀地了解瑞士人的立場和觀點。我還從與瑞士當?shù)厝A人、中國留學生的交流中了解到他們對瑞士社會的看法和感受,這些交流也構成了我對瑞士相關問題的思考和觀察。此外,我還盡可能多地收集書面材料,主要包括瑞士當?shù)氐墓俜轿墨I資料、地方媒體及宣傳資料,重點掌握有關瑞士政治、經(jīng)濟、社會、教育、民生等方面的觀點和數(shù)據(jù)。這些資料有英文、德文、法文的,也有瑞士當?shù)刂髁髅襟wSwissinfo的中文報道。在瑞士的幾年間,我?guī)缀鯊奈粗袛噙^閱讀Swissinfo的每期報道,也因此獲得了很多信息。
寫作,有時出于一種情懷,對于所見、所聞、所感和所思總要留下一些印記才好。情懷寫作也是高度個人化的“產(chǎn)品”。幾年來,我將自己在瑞士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素材收集與思考總結不斷編織,形成相對個性化的文字,凝成一份特別記憶。歲月本無痕,靜靜佇立的文字也許是對記憶的最好詮釋。離任回國后,我撰寫了幾篇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先后發(fā)表在國內(nèi)的報刊上。這些文章的寫作初衷正是在于講述記憶、激發(fā)思考。
我所書寫的瑞士,不僅有它的美麗寧靜,也有它的開放包容,更有它的持續(xù)創(chuàng)新。事實上,瑞士在創(chuàng)新方面的作為不是單方面的,而是多維度、深層次和系統(tǒng)性的。在我寫的內(nèi)容中,不僅有大部分中國人都熟悉的瑞士標志:軍刀、奶酪、鐘表,還有包括馬特洪峰在內(nèi)的諸多著名山水景點,更涵蓋了很多瑞士在系統(tǒng)性創(chuàng)新方面的成就和經(jīng)驗。我結合個人的親身體會、工作見聞、街頭采訪、實地考察和多種文獻資料,以一個較為綜合的視角,分析瑞士這個“小”國是如何在公共政策、創(chuàng)新體系、人才培養(yǎng)體系、社會文化傳統(tǒng)、綠色發(fā)展戰(zhàn)略、對外關系等多個維度進行系統(tǒng)性創(chuàng)新的。
此外,關于中瑞關系的發(fā)展與走向,也是我高度關注的一個方面。在瑞士工作期間,通過與當?shù)亓魧W生、華人華僑和瑞士友人的接觸,我充分了解到他們對中國發(fā)展給予的高度評價,深刻感受到在海外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我也十分推薦驢友們前往瑞士旅游、滑雪,或是到瑞士阿爾卑斯山區(qū)“小住”——那里非常適合渴望尋求內(nèi)心安定的朋友們,也鼓勵更多有志青年到瑞士留學。我特別希望國內(nèi)有越來越多關于瑞士的報道,這將有助于中國的青年朋友更好地了解瑞士。
在瑞士工作的800多個日夜,是一段讓我刻骨銘心的珍貴經(jīng)歷。我曾非常榮幸地見證國家領導人前往瑞士的超高規(guī)格、意義深遠的訪問。而每當我看見瑞士首都伯爾尼城內(nèi)清澈的阿勒河流向遠方時,我就會想起祖國浩浩蕩蕩的長江;每當我遙望那矗立在阿勒河河岸山丘上的瑞士聯(lián)邦國會大廈時,我仿佛看見北京巍峨的人民大會堂……作為一名中國人,每次望向瑞士的山川河流,憶起的都是我對遙遠祖國的思念與眷戀。(作者 駱毅系華中科技大學發(fā)展規(guī)劃與學科建設處副處長,曾于2015年-2018年在中國駐瑞士使館工作)
來源:《神州學人》(2023年第12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virginiafamilies.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