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4月23日,第28個世界讀書日,中國人民大學校友會邀請我給全國校友在線做了一場講座,題目是《〈人間詞話〉話人間》。很多在校生看到海報后,當天晚上也來到“校友之家”,現場參與了這次活動。講座結束之后,我收到很多已經畢業(yè)的學生發(fā)來的微信,除了久別的寒暄、真誠的問候之外,更多的是他們對大學期間《人間詞話》這門課程的深情回憶。有一名學生發(fā)微信給我說:
如今尚能保持一顆“能感”之心,最得益于大學時代老師的每一堂《人間詞話》課。今春又常常想起李煜的《相見歡》,王國維說“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有氣象,如今方知這九個字,竟將大學四年的人生體驗寫盡大半,又驚覺人生亦似此般。四年所歷,如春花次第盛放,卻也在“朝來寒雨晚來風”中零落成泥。大學時代最開心的是在老師的課堂旁聽,今晚又邂逅老師的《〈人間詞話〉話人間》,我的“人間”,何其幸甚!
我在人大開設《人間詞話》這門課,帶領學生們一起品讀《人間詞話》這本書,還要追溯到2020年初,其時新冠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學校也通知所有課程改為線上教學。有一天,校學生會的負責人聯系到我,問我是否愿意加入學生會的“領閱計劃”,成為人大學生線上讀書活動的“領閱人”,帶領廣大學生閱讀一本人文經典著作。在了解具體細節(jié)之后,我欣然接受了邀請,并在與學生們充分商議之后,計劃用12天的時間,帶領大家精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通行本的《人間詞話》只有64則,因此,根據內容的難易程度,我們計劃每天讀5則左右。具體的領讀程序是這樣的:圍繞當天的閱讀內容,由我預先提供相關參考文獻及思考題。學生們則結合我提供的參考文獻和思考題,提前做好當天閱讀內容的預習。若有問題,則留待晚上在線集中探討。這樣的領讀,以問題為導向,而且時間安排緊湊,大大提升了學生們的閱讀效率,也拓寬了他們的閱讀視野、增強了他們的閱讀深度。所以,當12天的領讀結束之后,學生們都深感收獲頗豐。有一名學生在學生會公眾號的留言欄中寫道:
12天過得很快,每天讀幾則短小精悍的詞話,信筆寫下自己的感想,和大家一起一天不落地積極打卡,好像之前那種無所事事的頹廢感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陶醉在詩詞的美好境界和一流詞人的人格魅力之中。子輝老師旁征博引、無限延展的精彩講解,也讓我對詩詞、對歷史、對人生,都有了更深刻的領悟。我以后也會帶著這份對古典文學之美、對生命之美的熱愛,繼續(xù)詩意地生活下去。
也正是通過這次領讀活動,通過與廣大學生在線上的正面交流,讓我對《人間詞話》這本經典著作的認識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以前我自己讀這本書時,由于受學界主流觀點的影響,一直把它當作一本專門的詞學理論著作看待。但很多學生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不滿足于對王國維詞學理論的簡單了解,而是進一步追問王國維所提出的“境界”的深層內涵以及他寫作《人間詞話》的心理動機。正是在這種領讀氛圍中,在與眾多學生的思想激蕩中,我漸漸重新建立起對《人間詞話》的基本認識:《人間詞話》除了是一本詞學理論著作之外,更應該是一本由于思考“人間”而尋覓人生如何安頓的著作。這是因為王國維生逢中國近代國力最為貧弱、政治最為動蕩、思想最為沖突的一個時代,加上他個人“體素羸弱,性復憂郁,人生之問題,日往復于吾前”,因而,思考并解答時代與人生的問題,便成了他必然的選擇。他曾經在自己的詩中說:“不有言愁詩句在,閑愁那得暫時消?!币蚨诠诺湓娫~中尋覓一種“境界”,以實現自己在“人間”的超越,進而安頓自己的靈魂與生命,便成為他寫作《人間詞話》的動機與動力。所以,我們可以簡單地這樣表達——《人間詞話》話“人間”!
后來,我向教務處申請開設了《人間詞話》品讀這門課程。每學期的第一堂課上,我都向學生們直接亮明這門課的基本觀點:《人間詞話》話“人間”。這也是去年世界讀書日,面向全國人大校友,我以此作為講座題目,其背后的個人學術成長歷程。所以,那天晚上講座一開始,我就解釋了這一題目的來由,并真誠感謝當年那一群陪伴我交流與思考的學生。名義上我是那一次讀書活動的“領閱人”,但其實學生們的反饋與提問,卻給予了我更多的啟發(fā)和滋養(yǎng)。我們的“人間”總有波折,但我們將“心”安放在王國維的“境界”之中,卻獲得了意料之外的自在與充實。這或許就是書本閱讀與現實人生彼此互動的意義之所在吧!
當然,閱讀要實現這樣的意義,達成我們所期望的目標,其前提是我們所選擇的書籍最好是經典之作,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所提出的理論觀點,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對讀者的心靈、精神有一種慰藉、拓展與提升的作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正是這樣一本書,它之所以成為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除了第一次在中國古典詩詞的評論中融入了西方美學思想,更為重要的是,它突破了中國傳統的世情、倫理視域的限制,借助古典詩詞的評論,實現了對“人間”(人生)超越性的、哲學式的審美思索。舉個簡單的例子,《人間詞話》第十三則,王國維說:
南唐中主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乃古今獨賞其“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南唐中主李璟的這首小詞《攤破浣溪沙》,寫的是一個閨中女子對戍邊丈夫的深情思念,以及自己獨守空閨的寂寞與年華漸老的傷悲。所以自古以來,文人學者們都認為其中的“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寫得最好,原因在于這兩句語詞精切、對仗工整、意象密集,非常集中而細膩地表達了閨中女子相思的情感主題。然而,王國維卻由此感嘆“解人正不易得”。在他看來,人們之所以欣賞這兩句,只是讀出了這首詞的表層意思,而深隱在這首詞中更為本質的情感,則是令人“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氨姺际彿x、美人遲暮”來自《離騷》,作為一種悠久的文學典故與表達傳統,它經常用來象征美好事物的凋零、青春芳華的流逝,抑或人生理想的失落。這就已經突破了這首詞原本的愛情相思的主題,具有了一種思情與哲理的升華,而這正是王國維所標舉的“境界”的根本特性。它讓我們讀者在產生強烈的生命感發(fā)的同時,迅速從現實的、功利的時空中超越出來,從而在另一個更為深遠的藝術時空中獲得了暫時的審美愉悅與心靈自由。
《人間詞話》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就在于它揭示了詞的這種“境界”,照亮并安頓了每一個讀者被壓抑的心靈。一次期末結課之后,一名學生有感而發(fā),寫了一首小詩發(fā)給我,其中有這么幾句:“翻覆人間欲話難,撥云終見夢中山。登臨一覽眾峰小,始覺詞家境界寬。”我相信,他已經讀懂了《人間詞話》,他的內心別有一番“境界”可供棲居,行走在“人間”的他,自是會更加自在與從容。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4年04月23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virginiafamilies.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