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和政府一直以來高度重視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明確提出要“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強大的“育心、啟智、養(yǎng)德、導行”等思政引領力,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保障和任務。但從現(xiàn)實來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重要挑戰(zhàn),必須運用系統(tǒng)思維和系統(tǒng)方法,深化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同社會各領域各方的協(xié)同配合,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機制,凝聚教育發(fā)展最大合力,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品質、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堅強保障。
從注重問題解決轉向
以預防為主
當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既有觀念層面的,也有實踐層面的。
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覆蓋少數“問題學生”,應將全體學生作為服務對象,亟須建立全員覆蓋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調研發(fā)現(xiàn),目前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多熱衷于建設心理輔導室,一些學校僅以部分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作為工作重點,沒有重視心理問題的預防和兼顧大多數學生的發(fā)展性需求,工作模式仍大多停留在“重矯治輕發(fā)展”“重事后補救輕事前預防”的階段。
二是只重視問題解決,忽視學生心理健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亟須搭建預防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2023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fā)布的《2021—2022年心理健康素養(yǎng)調查報告》顯示,大多數中小學難以按照課程標準要求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固定課時,缺乏對學生心理健康素養(yǎng)的系統(tǒng)培養(yǎng)。從全國各地學校心理輔導室的咨詢人數來看,平均周接待人數有1—2人的只占40.9%。不少教師反映,即使有心理治療和輔導的機會,不少學生也不敢主動就醫(yī),尤其是家長的病恥感和諱疾忌醫(yī)的現(xiàn)象還比較嚴重,折射出學生和家長對心理健康仍缺乏正確認知和基本素養(yǎng)。
三是心理健康服務專業(yè)人員不足,亟須加大資源投入。一方面,心理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數量無法滿足時代需求。另一方面,受心理服務工作者、社會工作者、網格管理員、人民調解員等社會心理服務實踐主體能力參差不齊、整體技能水平較低等的限制,社會心理服務的輻射范圍逐步縮小,社區(qū)心理健康教育有邊緣化的趨勢,難以發(fā)揮實際的教育效能。
四是校家社協(xié)同育人合力不足,亟須構建校家社通力合作的健康教育生態(tài)。要滿足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的需求,需要學校、家庭、社會深度合作。但校家社目前仍處于分工育人的局面,關注焦點和教育目標更是難以達成一致,學校因為師資配備不足等多重原因,難以獨立承擔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亟須校家社協(xié)同,形成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合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復雜性不言而喻,學校、家庭、社會需要發(fā)揮各自不同的作用和優(yōu)勢,同時目標一致相互配合,以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讓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為青少年學生的成長帶來益處。
學校要為學生成長提供
充足的“心理營養(yǎng)”
學校要充分發(fā)揮教育主渠道作用,從自我、學習、人際、情緒情感、社會適應等方面入手,大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可重點關注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學習興趣與能力的提升、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情緒調適能力的培養(yǎng)等,為學生的行為實踐提供充足的“心理營養(yǎng)”,并加強實時動態(tài)監(jiān)測。
學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是建設具有專業(yè)心理素養(yǎng)的教師隊伍。當務之急除了需要配齊配強具有專業(yè)資質的心理健康教師,還應重點加強班主任、學科教師等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研究發(fā)現(xiàn),接受過心理健康培訓的班主任,更善于通過改善師生關系影響學生,可以有效減輕班級學生的不良心理狀況,更有利于給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提供幫助。學科教師也可利用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將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健康素養(yǎng)和授課內容有機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全方位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發(fā)揮課堂心理育人的重要作用。為此,一方面,國家和高校要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養(yǎng)力度;另一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更要合力構建覆蓋全員的培訓模式及協(xié)作機制,將對全體教職工的心理健康教育素養(yǎng)培訓列為優(yōu)先事項,提高全體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識別和支持能力等。
此外,學校還可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專業(yè)優(yōu)勢,統(tǒng)籌整合社會資源,通過心理健康普查等多種途徑全面了解學生家庭在心理方面遇到的問題,提供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及時疏導、有效干預。可安排教師或心理專家采取“理論+實操”的模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家長科普心理知識,培訓心理疾病的預防與干預技術;還可讓教師帶領學生和家長進入社會情境,參與特殊教育學校、心理咨詢機構等的工作,提高主體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水平。
家庭是預防心理健康
問題的第一道屏障
要全面提高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和能力。2023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fā)布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缺少父母照顧與陪伴的青少年有更多抑郁、孤獨、手機成癮問題,家庭關系緊張、父母不和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風險更高。家庭是培養(yǎng)學生心理健康素養(yǎng)的重要基礎和預防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第一道屏障。家長是否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及是否具備科學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等成為決定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成敗的關鍵。調研發(fā)現(xiàn),目前大部分家長仍更多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的外在行為表現(xiàn),較少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等,更缺乏預防、引導和處理問題的技巧和方法。當務之急是要轉變家長心理健康教育觀念,提高家長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一是樹立主體責任意識。家庭成員要扭轉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責任的片面認識,明確和強化家庭教育的權責意識和家長的角色定位,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二是主動借助各方尤其是學校的力量來了解孩子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孩子的個體差異和成長階段的心理變化,并加強與學校、教師的溝通,及時了解孩子除了學業(yè)之外的情況。三是在家庭生活中注意觀察和關心孩子的情緒狀態(tài),多和孩子之間有平等的交流,并采取科學有效的教育手段,實時識別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動態(tài),給予孩子及時的幫助和支持。
發(fā)揮社會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依托作用
完善以“由心而治”為宗旨的心理健康服務社會支持系統(tǒng)。一是通過數字技術、實驗調查等服務對青少年心理測評數據和典型案例進行研判,便于多部門及時調整工作方向、政策導向和社會資源,以促進學生的整體健康發(fā)展。二是組建校家社心理服務團隊,建立“情感能量”傳輸窗口,給予有需要的人群情緒舒緩、心理危機干預等服務;開展心理培訓活動,拉近社區(qū)與家校的距離,形成共同焦點和認知體驗。例如開展“情緒管理和壓力應對”主題活動,從“情緒是什么”“情緒的影響”“如何管理情緒和應對壓力”等方面,帶領家長和教師了解情緒,以互動、情境體驗等方式引導個體探尋自身及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壓力來源,并掌握及時調整情緒的方法。三是強化人才建設,建立心理咨詢師和指導師隊伍。師范院校打造專業(yè)化、職教化的心理學人才培養(yǎng)體系,為不斷增長的心理健康服務需求提供人才支撐。四是針對基層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務人員定期定時地開展技能培訓,積極建設社會心理服務志愿者隊伍,打造多向度、多功能的社會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務組織,推動社區(qū)人員的心理服務水平專業(yè)化。五是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包括營造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的社區(qū)氛圍,為青少年的成長創(chuàng)造更和諧更有愛的社會環(huán)境;運用大眾媒體的積極輿論力量,致力于減少社會對心理疾病的偏見,增強全社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為在心理健康服務方面有需要的人群和家庭提供有效的支持系統(tǒng)。
?。ㄗ髡叱J绶枷抵袊逃茖W研究院副研究員,張布和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本文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2024年度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配備與保障研究”[GYJ2024053]研究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4年11月10日 第0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virginiafamilies.org All Rights Reserved.